作者:乔友林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一章肿瘤流行病学概论目录第一节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第二节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肿瘤流行病学的前景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研究特点。肿瘤流行病学应用领域。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简史、肿瘤流行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第一节1.定义研究某一人群中肿瘤及其相关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发展和结局,探讨与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2.研究内容(1)了解和掌握人口社会学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肿瘤的关系。(2)探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研究意义(1)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个人和家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研究结果对制定肿瘤防治政策、策略以及职业环境标准的制定、改变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等。肿瘤学概论(第2版)1.肿瘤流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因素2.肿瘤流行的影响因素3.肿瘤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4.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阐明其发病机制5.了解恶性肿瘤的疾病自然史6.预测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概率7.对恶性肿瘤进行监测,及时、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一、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肿瘤学概论(第2版)1.观察性研究,涉及人群研究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主要为人群,对人有害的暴露不能通过实验方法研究。2.长期随访从接触致病因子到肿瘤发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需要随访观察较长时间才能出现结局事件。3.研究方法涉及广泛肿瘤流行病学涉及到循证医学、统计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汇。4.疾病的全过程了解和掌握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揭示病因、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5.研究目的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以预防肿瘤发生为最终目的,保护人群健康。二、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肿瘤学概论(第2版)1.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肿瘤流行病学需结合其他学科进一步深入探究其病因、危险因素以及生存情况,掌握肿瘤发生的自然史。2.肿瘤的监测与登记(1)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指对特定范围的人群按一定的组织系统持续性地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和分析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的制度,是一种掌握肿瘤发病、死亡动态的一种基本方法。(2)了解肿瘤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3.肿瘤的预防和控制肿瘤流行病学的最终目标是预防肿瘤的发生和有效地控制肿瘤,具体体现实施肿瘤的三级预防。三、肿瘤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肿瘤学概论(第2版)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第二节1.1620年,英国医师ThomasVenner发表了吸烟与健康相关的著作2.1713年,意大利医师BernardinoRamazzini提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3.1775年,英国医师PercivalPott报道清扫烟窗的儿童阴囊癌高发,首次发现职业暴露与肿瘤发生有关,HenryButlin和Waldron证实清扫烟窗的童工阴囊癌的发生与是否采取防护措施有关,从此拉开了探讨职业致癌因素研究的序幕。以上研究奠定了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基础(一)学科萌芽时期肿瘤学概论(第2版)一、国外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简史1912年,IsaacAdler提出吸烟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1915年,Hoffman发表的世界癌症死亡统计资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全面的肿瘤死亡资料。1926年,德国建立第一个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为全世界建立和完善肿瘤登记奠定基础。(二)学科形成时期肿瘤学概论(第2版)20世纪50年代,肿瘤流行病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肿瘤流行病学发展史上的经典队列研究是:(三)学科发展时期肿瘤学概论(第2版)1.1954年,Hill和RichardDoll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证实吸烟与肺癌有关联,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流行病学证据。2.1954年,Case和Person在英国化学生产行业开展膀胱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解释职业暴露与肿瘤的关系。3.20世纪70年代,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确立了膳食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人群中外在因素与肿瘤发病之间的关联奠定基础。(四)现代发展期肿瘤学概论(第2版)肿瘤流行病学的新发展:1.采用干预实验和人群研究为肿瘤病因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1)GeoffreyRose和LindaColwell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证实戒烟后能提高身体健康状况,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