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教后反思学可医愚,才能兴邦,自古而然。欲兴其邦,必先重其教;欲重其教,必先尊其师。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育才兴邦中更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人民教师更应该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应该怎样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尽心职守,为师为范呢?下面,本人拟就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师说》的内容,并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切身体会,谈几点浅见。一、“为师”之道,身正为要自古治国平天下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师不仅要以“学高为师”,更应以“身正为范”。然而“为师”易,“为范”难,何也?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凡有一技之长、一得之愚者均可为师,但要“为范”却并非人人都可做到。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能的最佳界定,而“授业解惑”尚在其次,他把“传道”放在了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不问可知。然则“道”为何物呢?大而言之,它是事物发展变化之道,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道。正如老子所说“天地之间,有物浑成,其名为道”,“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样说来未免有点虚无,令人难以捉摸。就儒学传统而言,这“道”是指导行事为人立身处世之道。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里的“气”就是要求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末大儒黄宗羲曾说“学者学所以为人也”,作为教师,我们不妨这样说:教者教所以为人也。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道”既明矣,何以“传道”?我以为欲传其道,必先正其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常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如果我们不注重自身修养,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我们身为“工程师”且要塑造“人类灵魂”,如果我们的灵魂是卑污的,人格是丑恶的,那又何以“为师”,何以“为范”,何以塑造他人之灵魂呢?“苟不能正其身,其如正人何!”欲塑人必先自塑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怎样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灵魂高尚,人格健全,足以“为师”,足以“为范”的人!二、尊重学生,以情育人韩愈在《师说》中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从师求学的标准,同时也说明师生之间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