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理解过程性评价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评价得到大力提倡。然而,过程性评价到底指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引起了实践层面的混乱。事实上,理解过程性评价有多个角度。一)评价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1.目标取向的评价。曾几何时,“目标测试”与“排名”是学校与老师的宠儿。除了测验与排名,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甚至家长与子女之间似乎都找不到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其实,“目标测试”与“排名”都是目标取向评价的具体体现,它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目标取向的评价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因而这种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化研究”方法,它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2.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过程取向的评价以美国的斯克里文和英国的斯腾豪斯为代表。在方法论上,这种取向的评价既支持“量化研究”方法,也倡导“质性研究”方法。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过程取向,其评价也应珍视过程的价值。3.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这种取向的评价反对量化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比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和交流,而家长评价学生则使得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