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民族博览》第2 期/ 李风杉评论】人性的呼唤生命的呐喊——评画坛宿将李风杉人物画的人道主义情怀独立艺评人陈 焱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坛深耕传统,辛勤耕耘近60 载,李风杉潜心致力于探索写意人物画的精髓,师承蒋兆和、周思聪的笔墨精神,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雄健的笔墨语言,着力表现人道主义情怀这一永恒主题,并以其奔放而不失严谨, 秀润而不失厚重的艺术风格以及蕴藏其间的 人文关怀 ,显示出恢弘大气、 雄劲刚健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奠定了其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坛上的江湖地位。李风杉早期创作连环画的经历,使他拥有极强的造型能力, 其清新洒脱的笔墨语言, 情节性强并富有表现力, 展示了他写意人物画崭新的艺术风貌和神采韵味。 对人物的理解刻划以及对人物神韵的准确把握,使其写意人物画彰显出别样的人文气息与美学追求。对传统笔墨的现代建构与表达, 则构成了其画面耐人寻味的情节性、可读性与观赏性,使其写意人物作品在时下喧嚣与 浮躁氛围中卓尔不群。 李风杉以其充满人文情怀的画笔营造出一派轻松明快与丰腴自足的生命瞬间和 一派其乐融融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情画卷,与当代众多人物画家拉开了观念与文本上的距离。 其人物作品深情讴歌了平凡、 健康而充满生机的人生状态, 质朴清纯如同流传久远的乡村民谣,体现出一位有社会担当的当代画人积极的学术思考。潜心创作 60 年,始终用作品说话2 李风杉是一位年近古稀但创作热情不减且卓有成就的画坛宿将,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 后主攻写意人物。 如果从少年时期学习绘画开始计算,至今已有整整60 年的绘画生涯。可谓一生都在画画。绘画不仅仅成为他的职业,而且也成为他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甚至一种生活方式。李风杉认为,画家必须深入生活,必须用作品说话。因此,他很少参与社交应酬活动,潜心耕耘,埋头创作,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止。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却被李风杉视为心性的修为,看作生命的必修课。 无论如何看, 对传统绘画艺术的这种坚持与操守都是难能可贵的。1963 年入伍后,李风杉凭借自幼酷爱绘画打下的基本功,被部队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入伍3 个月,即调至解放军总后勤部8732 部队画幻灯片。 1965 年,李风杉又以出类拔萃的绘画技长,直接擢升为干部,调至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成为一名专职画家,并从此踏上军旅画家之路。1968 年,李风杉又被部队作为优秀美术专业人才,选送到鲁迅美院、 北京画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