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低保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乎全市30 万农村最困难人群的生存问题。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深入榆阳、神木、佳县、吴堡等县区,通过下乡村、看资料、走访低保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围绕我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低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历经低标准起步期、稳步推进期、提标扩面期、规范管理期四个阶段,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逐年提标扩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 XX年启动时的18924 户、3.38 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6.7 万户、 29.39 万人,增加8.69 倍。根据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补差标准,XX 年至 XX年,保障标准年均661 元,补差标准年均220 元;XX年至 XX年,保障标准年均999 元,补差标准年均660 元;XX年至今,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600 元提高到 2020 元,补差标准由年均1020 元提高到 1440 元。强化资金落实,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低保资金在中省补助资金基础上,按照分级负担、多方筹措的原则,建立了市县两级按比例投入机制,财政预算优先安排,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市级财政安排农村低保资金从XX 年的 150万元增长至XX年的 1.32 亿元,增长了88 倍。为了确保县区政策落实,XX 年起要求县区配套资金按上年度可用财力1%配套。加强制度建设, 操作程序逐步规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工作制度,XX 年第四次修订了《xx 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申请、审核、 审批、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档案管理、资金发放、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和程序。制定了贯彻《办法》的操作手册,对各环节各程序的细节明确了详细的操作规程,为农村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创新工作思路,各项措施持续推进。XX年采取“统筹城乡救助,整合救助对象;统筹救助资金,整合救助资源;统筹求助内容, 整合求助标准; 统筹建章立制, 整合求助措施” ,“四统筹、四整合”举措,在全省率先实施分类施保、特殊救助,重点整顿了资金分散使用、对象审核不准、申报程序混乱等问题。 XX年破“三难”、抓“三环”、把“三关”,XX 年总结出了“三结合、三破解”工作新经验,获得国家民政部“探索创新” 奖。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