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樟树市盐城大道Ⅰ标工程深井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浙江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元月五日一、 工程概况樟树市盐城大道位于樟树南侧,总体呈东西走向,全长12公里。路线起于沿江路,与G105平交后上跨浙赣铁路。再向南与共和东路交叉,之后向西分别与学院路、府桥路、杏佛路、葛玄路交叉。再向西跨越龙须河之后再次穿过G105,终点与沿江路交叉,设计时速40KM,为区域路段的一级城市主干道。道路断面宽50m,为双向6车道布置,断面形式为:人行道4米+非机动车道4米+分隔带5米+机动车道24米+分隔带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4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采纳直线型路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反向1%。本标段起点为与共和东路交叉路口,桩号K3+482.643,线路自东向西前进,终点接葛玄路,桩号K8+555.563。道路与府桥路、杏佛路、仁和路等道路相交。全长5.07292km。采纳沥青混凝土路面。----------------------------精品 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道路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分流制。雨水干管两根,布置在道路两侧机非分隔带下,距道路中心 15.5 米,污水干管两根,布置在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下,距道路中心 18 米。污水干管埋深较大,基本处于砂层和砂卵层中。基槽开挖需穿透上部隔水层,进入砂层,因砂层富含水,水量丰富,基槽开挖时易造成流砂、坍陷等不良现象,对施工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为保证基槽稳定,确保砂层不因渗透造成地基土失效。经业主、设计现场踏勘初步拟定在 K4+404~K7+440段采纳深井降水固结处理方案。二、 现场工程地质概况 ⑴ 地层分布K4+404~K7+440 段① 第一层土为黄褐色耕植土层厚 0.3 米左右。② 第二层土为浅黄色可塑至硬塑状亚粘土层厚 3.0 米左右,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③ 第三层土为砂层、砂卵石层厚 8~10 米,为强透水富水层含水层。④ 第四层土为砂岩、砂砾岩及页岩,透水性弱。⑵、现场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盐城大道路线起终点均接赣江大堤,路线与赣江的最大直线距离不足 10KM,路线所处地貌单元较为简单,均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开阔,沿线水系较为发育。场地地下水受赣江水流渗透及沿线支流、河道水流影响。地下水富存于砂卵砾层及砂层中。三、降水方案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在道路红线范围内 1 米处各布置一排深井降水,井间距 3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