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目前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悬挑脚手架以其投入低、周转快、节约工期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可靠,是确保脚手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就施工方案中与计算、构造措施有关的几个问题与广阔同行探讨。随着高层建筑日趋增多,悬挑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具有投入低、周转快、节约工期等优点。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是否完整、合理、可靠,是否能正确指导施工人员制作、安装、搭设悬挑脚手架,是确保架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悬挑脚手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主要编制依据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法律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 JGJ130-2001 法律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钢结构设计法律规范》GB50017-2024,个别地区还有相应的地方标准等。方案应有设计计算书(包括对架体整体稳定性、支撑杆件的受力计算),有针对性较强的、较具体的搭设、维护及拆除等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平面、立面图以及节点详图。以下结合笔者在施工方案编制、审核中遇到的问题与广阔同行探讨。1、关于搭设高度目前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JGJ130-2001 法律规范,该法律规范对悬挑脚手架并没有限高的规定,而各省的做法不尽相同,如福建省建设厅在 2024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的《建筑施工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若干规定(试行)》中规定每段搭设高度不得大于24m;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在 2024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的《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TJ08-2024-2024(以下简称上海规程)中第 1.0.3 条规定:每道型钢支承架上部的脚手架高度不宜大于 24m。方案编制时一般先根据经验初步拟定每段悬挑脚手架的高度及各项参数,再核算外脚手架本身的力学性能,如不能通过验算,再逐个调整参数,继续验算直至强度、刚度、稳定性、节点强度等各项要求均满足。编制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是重要的水平荷载,是使结构产生内力和位移的重要因素。对于外脚手架也不例外,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作用会逐渐增大。在立杆的稳定性验算中,对于基本风压较大的地区,有风组合为控制组合,因此在分段悬挑时,应使上一步悬挑高度小于下一步的,确保立杆的稳定性。2、关于钢管壁厚在 JGJ13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