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 珀》导学单 班级: 姓名: 家长评价签字: 学习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精神。 2.体会科学家合抱负象的思维能力。使用阐明和学法指导:教材助读:柏吉尔,德国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致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原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通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化石样物质。浅黄色、褐红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琥珀的形状多个多样,表面常保存着当时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可入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琥珀( ) 飒飒( ) 掸掸( ) 晌午( )腐烂( ) 澎湃( ) 黏稠( ) 苍蝇(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1.布置学生课前自读,疏通课文,完毕预习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提出疑问,课上探讨解决。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探究点,抓重点句段,勾画、批注,群学、对学,交流——补充——完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把各自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3.在学生充足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升华,进而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发划 埋 挣3.说说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约莫—— 美餐—— 光彩—— 想象—— 逼近—— 腐烂—— 激烈—— 推测—— 4.形近字组词。飒( ) 脂( ) 掸( ) 挣( ) 蛛( ) 蝇( )枫( ) 指( ) 弹( ) 铮( ) 珠( ) 绳(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约莫: 飒飒:掸掸: 拂拭:断绝: 澎湃:黏稠: 推测:前俯后仰:6.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重要内容,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课内探究探究点 1: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批注,理清琥珀的形成过程,概括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 探究点 2: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速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的真实情景用直线标注,想象的情景用波浪线标注。)当堂检测1. 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2. 说说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