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经营目标考核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评价信用社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经营机制转换,推动我联社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农村信用社2006年经营目标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以风险控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分类指导为原则,统筹考虑效益、质量、速度、规划等方面,着重对全辖经营效益、业务发展和资产质量进行考核。第三条按照各信用社完成经营目标任务和经营成果的情况,从计算考核得分对经营目标进行考核。第二章考核指标设置第四条考核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占80%)和定性指标(20%)。定量指标包括效益指标2项、业务发展类指标4项、资产质量类指标1项、附加指标5项;定性指标综合管理指标1项。联社将分季和按年考核信用社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第五条各项经营指标及满分设定如下:(略)第六条指标解释1.考核利润是税前帐面利润通过增减调整后的利润。考核利润的调整因素如下:(1)抵债资产计算减值准备,按季调减考核利润。其中:2005年以前取得的抵债资产20%在4年内计算减值准备,2006年至20XX年以2:4:6:8的比例调减考核利润,4年后过渡到与2005年以来取得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同比例。处置历年抵债资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损失超出减值准备的部分,递延在以后年度相同比例调减考核利润。其中。在2005年以来取得的抵债资产,在取得当年处置的,如有损失,超过减值准备部分递延在以后年度按抵债资产入帐价值的15%调减考核利润;未处置的,按抵债资产入帐价值的15%计算减值准备,调减考核利润。在以后年度处置有损失时,第1页共8页超出减值准备部分,递延在以后年度按相同比例调减考核利润。(1)提取的呆帐准备金按季调整考核利润。计提数超过考核期风险资产增加额1%部分调增考核利润,不足部分调减考核利润。(2)收回已核销呆帐贷款按年调增考核利润。(3)本年新增不良贷款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资金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规定的标准计提拨备,不足部分调减考核利润。(4)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按年调整考核利润。摊销2001年以前形成的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以上年摊销数为基数,超过部分调增考核利润,减少部分调减考核利润;2001年以来形成的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摊销,超过部分调增考核利润,不足部分调减考核利润;在一个核算单位内,因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已摊完而减少摊销的不调减考核利润。2.存款余额是指活期存款、财政性存款、银行借记卡、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个人结算账户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的考核期末余额之和。3.低成本存款余额是指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银行借记卡、个人结算账户存款、财政性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的考核期末余额之和。4.存款(含低成本)日平均余额是考核期每日存款余额之和除以考核天数。注。若年内保证金日平均余额低于存出保证金日平均余额,年终考核时保证金不纳入上述各类存款指标统计,前三个季度的考核不对存款作此调整。5.中间业务收入是指代理保险、评估、承兑汇票手续费和结算手续费等收入。6.不良贷款下降额是指不良贷款考核期末余额比考核期初余额减少额中的经营性化解额,即不良贷款下降额扣除票据置换、历年积累核销因素。7.现金收回不良贷款是指以现金方式收回逾期两年以上的第2页共8页不良贷款。若采用改制、重组、归户等方式收回的不良贷款,只计算重组后相关各方贷款余额减少额中的现金收回部分。8.本年新增不良贷款,是指年末不良贷款中2006年增加的部分。9.新增不良贷款率,具体包括2个指标:一是指2006年末不良贷款中2002-2003年发放的存量贷款,加上2002-2003年发放贷款中的已核销贷款,占这期间新增贷款发生额(即正常贷款借方发生额,下同)的比例。以下将该指标简称为“(2002-2003)新增不良贷款率”;二是指2006年末不良贷款中2004-2006年发放的存量贷款,加上2004-2006年发放贷款中已核销贷款,占这期间新增贷款发生额的比例,以下将该指标简称为“(2004-2006)新增贷款不良率”。第三章目标任务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