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形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困境、功能与应用策略“形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困境、功能与应用策略 摘要:教材配图、教学具、色彩等教学主“形符”作为教学语言表达的有力支撑与补充,直观性强,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和思考,提升教学理解水平。鉴于形符在教学现实中“无、假、硬、碎、泛”等困境,重新审视形符的三大类型与四项主要教学功能,讨论总结出四种形符应用的教学策略,以期强化形符的意识,系统、整体地提升教学应用水平与课堂实效。 关键词:形符;现实困境;类型;功能;教学策略 形符,作为教学语言表达的有力支撑与补充,主要指教材配图、板书(板画)、模型、教学具(小棒、计数器等)、表格、挂图、色彩……。“它们一般通过视觉调节由纯语言讲授带来的单调感和疲劳感,并且直观性强,能够增强语言说服力,促进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并迅速掌握所学的内容。” 一、“形符”在教学中的现实困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 版)》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并且作为十大核心概念的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形符亦是如此。 然而,回顾我们的教学现状,师生往往对“形符”缺乏系统的认知,不能充分发挥“形符”的重要作用,不能挖掘“形符”的更深层次的教学意义,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上折扣,降低了学习效率。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教学困境: 一是意识单薄的“无”形符。无形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形符应用的意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也没有对形符进行关注与预设应用,只是一味地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授、告诉,懒得用,或者为了追求教学速度只是老师演示而缺乏学生操作,教学重心过高,替代思维强烈。学生在学习时,更是没有主动应用形符辅助学习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沦为“看客”“听众”,学习效果低。 二是随意发挥的“假”形符。假形符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没有仔细钻研教材,想到用就用,觉得麻烦就不用,缺失策划,漫无目的随便使用形符,漠视形符的应用价值。比如板书时手边有什么颜色粉笔就用什么,满黑板的“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