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二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第二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族裔文学与文学的族裔视角:第二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于 20XX 年 11 月 1 日至 2 日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来自美国、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澳门地区的 160 余位专家学者受邀与会。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廖美珍教授和《外国文学讨论》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分别代表校方、主办方和协办方致欢迎辞,美国非裔文学讨论专家、美国迪拉德大学杰出教授杰瑞·沃德(Jerry Ward)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研讨会分主题发言、小组讨论、圆桌茶会和自由发言四个环节。 五场主题发言中共有美国、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十三位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族裔文学讨论成果。第一场的两位发言人主要着眼于美国黑人文学的宏观叙述和理论探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劳瑞·拉米(Prof. Lauri Ramey)教授讲述了她从 90 年代末开始编纂 20 世纪中叶至今的形式创新非裔美国诗歌集的过程和感受。她和另一位编者——美国诗人、文论家阿尔东·林恩·尼尔森(Aldon Lynn Neilson),以发掘和展示形式创新非裔美国诗歌传统为己任,用这部诗歌选集完美呈现了当代非裔美国诗歌的多样性和独创性。美国波士顿大学吉恩·贾瑞特教授(Prof. Gene Jarrett)则探讨了后族裔时代编纂非裔美国文学选集的标准和方法问题,他认为之前的种族、族裔性、种族主义和少数族群卑视等文学意识形态,导致了认为非裔美国文学选集只应收录那些本真性地描绘非裔美国人文化和政治斗争作品的教条思想,而在族裔多样性更丰富的今日美国,面对读者期待,理应摆脱上述意识形态束缚。 第二场的三位发言人以亚裔美国文学的宏观和微观讨论为议题。台湾中山大学黄心雅教授通过比较阅读美国本土裔作家西蒙·欧缇斯(Simon Ortiz)的《时间,作为记忆、作为故事》(“Time as memory as story”)和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中国佬》(China Men)里的短篇小说《 内 华 达 山 脉 的 教 父 》 ( “ The Godfather of the Sierra Nevada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Mountains”),考查了来美华工和美国华裔流散之间交织的历史。她认为 19世纪美国铁路华工的历史在主流话语和历史编纂中常被抹去,但这段湮没的历史为讨论美国华裔流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角。台湾师范大学梁一萍教授则从成长小说角度讨论被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