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史记》和《秦记》的关系《史记》和《秦记》的关系 王子今 《秦记》是秦国的史书。太史公撰《史记》,采纳了许多《秦记》提供的历史记录。其中有很多详密的社会信息、新奇的文化逸闻、生动的人物肖像、精彩的历史片段。分析《史记》和《秦记》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史记》的史学背景和资料渊源,更加真切地认识这部伟大史学名著的文化品质。 一、秦始皇不焚《秦记》 秦始皇时代推行政治强权和文化专制政策的最突出表现,就是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对于是否实行封建制度,“始皇下其议”,博士齐人淳于越的主张被否定,而以李斯的推行郡县制的意见作为这次政治辩论的结论。李斯又针对淳于越的政见,指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问题,提出对以“学”议“令”的行为“禁之便”。建议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的主张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位于河南上蔡县的李斯墓。墓前立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 所谓“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就是各国的历史记载都被取缔,只留下秦国的史籍。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的:“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司马迁十分痛惜诸侯史记之不存,所谓“独有《秦记》”,即“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后果。所谓“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是说《秦记》的内容不很完备。不过,他同时又肯定,就战国历史内容而言,《秦记》的真实性是可取的。司马迁还认为,因“见秦在帝位日浅”而产生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视秦人历史文化的偏见,是可悲的。 秦始皇焚书,但对于有用知识类书籍则予以保留,这就是所谓“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可见,对于医学、药学、占卜以及农学类书籍,都特别爱重。对于“法令”,当然也是要遵循的。我们通过张良故事、项羽故事、韩信故事,知道兵学之书也没有焚毁,依旧在民间流传。于是有人说“兵家言原在‘不燔之列”(陈恭尹《读(秦纪)》)。秦始皇回顾焚书政策时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