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螳螂捕蝉》微课程设计《螳螂捕蝉》微课程设计 分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0 课的内容,它是一篇寓言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来劝阻吴王攻打楚国的故事,警示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祸害,富有哲理意义。 六年级的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接触了类似的寓言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和《揠苗助长》,本篇课文内容又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看懂、读懂。但是,学生往往只关注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复述故事内容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笔者将本节课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了配套的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使用。 设计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设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这句话,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②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为得到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③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制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准确地给学生以导向,笔者根据微课程教学法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两个达成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意思;②能较有条理、清楚地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为了使学生达成所设定的目标,笔者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相应的微视频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由三部分组成:①学习指南。这一部分期望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明确的目标和有效合适的方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②学习任务。这是课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主学习任务单最关键的部分,旨在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五项学习任务来保证目标的达成。③困惑和建议。这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反馈,用于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沟通使用。 制作 笔者制作的微视频时长为 8 分 20 秒,是在 PPT 播放的基础上使用软件Camtasia Studio6.0 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录制和编辑,再通过对视频细节的渲染,如对分辨率、格式等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以 MP4 格式导出。 在制作微视频时,因为 Ca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