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语》核心概念“君子”俄译策略分析《论语》核心概念“君子”俄译策略分析 刘晴 摘要:“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及讨论价值。《论语》的俄译本众多,不同的俄译本反映出译者各自的文化认知及翻译方法。本文对波波夫(П. С. Попов)、谢缅年科 ( И. И. Семененко ) 和 贝 列 罗 莫 夫 ( Л. С. Переломов)《论语》译本中“君子”的译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版本翻译的优劣,探讨了文化核心词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论语》;君子;文化核心词;翻译策略 一、“君子”的内涵 《论语》核心概念“君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正确理解其内涵对于提高文化核心词的翻译质量至关重要。在翻译时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传达“君子”的内涵,需要借鉴《论语》的各类讨论成果。本文选取我国两位儒学大家的注解,即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钱穆的《论语新解》,对“君子”的含义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在综合参考以上两本注疏的基础上择优而用。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一文中指出,《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2)钱穆在《论语新解》中也认为,君子,成德之名,即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名,这是古人尊崇和仰慕的人格形象。(3) 二、“君子”的俄译策略分析 本文选取了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译本,即沙俄时代波波夫的《论语》俄译本(20XX 年再版);苏联时代谢缅年科《论语·格言》(20XX)中《论语》的译本,以及当代贝列罗莫夫主编的《四书》中的《论语》译本。通过分析译者选用的“君子”的对译词以及含“君子”的语录,分析探究俄罗斯学者对《论语》中“君子”的理解状况。 (一)波波夫“君子”对译词分析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 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一阵“中国热”,波波夫翻译的《论语》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同时,这也是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本完整的译本,是“俄罗斯的儒学史讨论正式开始的标志。”(4) 波波夫意识到了“君子”含有的丰富内涵,于是根据具体语境实行了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благородный человек、совершенный муж、совершенный человек、правитель、Конфуций、высокопоставленный человек、людьм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