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颗古典少年心一颗古典少年心 《山有扶苏》是一部长篇儿童小说,其显现出的古典诗性气象深深地震撼了我。黄子平在《“灰阑”中的叙述》中曾谈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人们梳理出了一条“诗化小说”的线索,像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师陀的《果园城记》,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属于“诗化小说”的范畴。公允地说,刘耀辉的《山有扶苏》正是这样纯美的儿童文学作品。 先不瞧“里”,就以“红鞭炮”“柳皮哨”“黑铁钟”“麦秸笼”“凝露庵”“荷花灯”“雪罗汉”“狐狸雨”这些相互呼应的“外”来看,其中古典诗性的美学趣味就已似星光一般闪现出来了。《山有扶苏》的“里”,“像是宽阔的浚河在月光下不疾不徐地流淌,又像是雄伟的蒙山在细雨中不紧不慢地呼吸”。难得的是,这种诗意的呈现并不造作扭捏,而是朴素之中有美闪现。再来看主人公简简这个人物,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白里透红的鸭蛋脸儿一笑就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两道像新月那样细而弯的眉毛下,镶着一对野葡萄一样黑亮的眼睛。在她黑亮的眼睛里,仿佛还能看见翠翠、三姑娘、细竹的影子,她们触目青山绿水,清亮灵秀,是诗化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女主人公。 能于作品中如此不疾不徐地流淌朴素的诗意,不仅与作者自觉继承文脉和自身的审美趣味有关,更与他选择童年经验书写有关。乡土的根有着勾起遥远记忆的魔力。在书中,作者家乡的一切、童年的一切,也因了这篇小说而重新焕发出生命力:那些明明爽爽留在记忆里的热腾腾的团圆饭、雪夜中的大红灯笼、黄昏中赶鸭子的女孩、男孩之间的意气打斗、金银花枕头等等都成了触之生情的写作经验,与血肉相连,含有一种之于故乡和童年的热爱和眷恋。诗化小说中不可缺的人情民俗,书中也没有漏放,蒙山脚下的小村庄里的歌谣(“一年丰,雪打灯”“五黄六月天,哪有闲人站路边?人人忙得一头汗,小孩子也得把活干”)、丰水期“搬缸”的习俗都是作者在重拾故乡记忆,化作自己的写作资源。这些民俗歌谣并不只是点缀,而是小说整体的一环,老柴头“茅草青青月儿明,唱个歌子给你听”的歌谣便不止出现一次,当第二次出现在陈金伞被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困中之时,便不仅是呼应,而更是将它所存有的诗意力量予以升华了。 《山有扶苏》不仅写美,且更多地是在关注成长与人性。其中不仅有小女儿性的柔软和淳朴,还有男孩子的皮实和阳刚。男主人公金伞不是感伤的,而是心有沉实的感情,对姐姐、对简简、对诗歌、对自然,对生命。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