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月三: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三月三: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中国文化有自己的情人节吗?有的。夏历的三月三上巳节,就是中国古代典型意义上的情人节。 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也称元巳。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日都不固定,却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为了方便好记,魏晋以后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晋书·礼志》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根据节俗内容,民间又称之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爱情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 三月三节日的源起及流变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古老神话传说:说是很早很早的时候,世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只有伏羲女娲(或者是盘古、玉人)兄妹(或者是姐弟)受到乌龟(或石龟、白龟、铁牛、水牛、石狮子、葫芦、雷神)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为了人类的延续,在乌龟(或者是蛇)的撮合下,兄妹俩滚石磨测天意,然后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搏土造人,后来人烟就又逐渐稠密起来。因为兄妹俩滚磨成亲那天是三月三,为了纪念他们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以后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人们都要祭祀人祖爷和人祖奶奶,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说爱定情的好日子。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自由相会,甚至野合私奔,都不受干涉禁止。 所以说三月三节目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搏土造人的传说时代,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甚至更远的远古社会。那时候,人类社会的婚姻形态应该已经由群婚进入对偶婚阶段,两个或更多相邻友好氏族的男女间相互通婚,集体欢会,谈情说爱,有情人自由结合。但这种欢会结合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而是有规定的统一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每年的暮春之始一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与上古时的蛇图腾崇拜有关,古人用天干地支计时,巳为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位,对应十二属相中的蛇。巳即蛇,巳日就是蛇日。蛇在每年农历九月进人冬眠,次年春二月复苏,三月开始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活动,并寻偶交配。中国民间有“三月三,蛇出洞”或“三月三,蛇出山”的俗谚。 社会在不断进展,人类的婚姻形态也在进步和变化,但这种春天令会男女的规俗却一直延续下来,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法律规范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三月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室有家,促进社会和谐进展。这一天,宫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