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两汉时期“者”字结构的地域比较讨论两汉时期“者”字结构的地域比较讨论 内容摘要:汉代“者”字结构在不同地域的使用频率以及类型均有不同。分别从南部、西北部和中东部进行考察,发现中东部“者”字结构出现频率很高且类型丰富,南部次之,西北部更少。总体上反映出语言的进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密不可分。 关键词:两汉 “者”字结构 地域比较 一.引言 “者”字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已见,汉魏晋十分活跃,是古代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结构,“者”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它既可以和动词、形容词组合成词,也可以和主谓、动宾等短语组合成“者”字结构。“者”字结构既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分为“VP/AP 者·NP”和“NP·VP/AP 者”两类。两汉是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旧语序逐渐衰落,新语序不断产生,“者”字结构在此时期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学界的讨论主要是从历史进展的角度展开,如 芦 军 ( 20XX ) 、 李 建 平 ( 20XX ) 等 , 或 从 专 题 角 度 展 开 , 如 侯 宝 英(20XX)、高笑可(20XX)等。对于汉代语言地域方面的讨论还很少,对于“者”字结构地域比较讨论的则更少。本文想从地域角度,尝试做些探讨。 语料暂分三块来进行,即中东部、南部和西北部,中东部选取《汉书》以及《史记》中汉兴后的部分,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基于这样考虑的,《史记》中既有司马迁收集前代的旧闻,又有采录当代当事人或他人的口述资料,对《史记》进行语料考察时,选取司马迁的论述及语言对话,其语料价值是相当大的。南部和西北部选取出土文献类加以考察,南部选取王堆汉墓帛书和张家山汉简中的语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文献成分复杂,既有汉代以前的文献,也有汉代本朝的文献,根据语料选取的原则,我们只调查汉代本朝的文献部分,西北地区则以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口语价值较高的材料为主。 二.中东部的“者”字结构 (一)《史记》中的“者”字结构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据调查,全书中“者”共出现了 6839 次,符合要求的“者”字结构共有105 例。 1.“NP·之·VP 者”结构 该结构在《史记》中共出现了 10 例。如: (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高祖本纪》) (2)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齐太公世家》) “NP·之·VP 者”结构为中定结构,例(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中“有功者”作“诸将”的后置定语,中间用“之”连接。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