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文“科幻”名词,与两岸“默契”中文“科幻”名词,与两岸“默契” 两岸之间在缺少默契的情况下,同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有一次科幻勃兴,大陆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科幻小说迅速冒出,而两岸同时使用“科幻小说”这一名词,这个现象何以致之,是不约而同的巧合吗?这是值得学者深化挖掘讨论的课题。20XX 年从山西太原的星云奖大会回来,我接到飞氘(贾立元)兄的函询,重新探究中文“科幻”名词的由来。 英语世界出现 science fiction 一词,科幻文学界所熟知的是,雨果·根斯巴克 1926 年在美国创办了全世界第一本科幻杂志,当时还没有 science fiction 一词,直到 1929 年才创用了 scicentifction“科学的小说”一词,即是 scientific fiction 两个单词的合成,之后又改为 science fiction ,但根据爱德华·詹姆士的说法,可以追溯到 1851 年威廉·威尔逊(William Wilson)的书中首先提倡使用了 science fiction 一词,认为可以用科学故事取代过去的传奇浪漫故事,以启发教导儿童。这样 来说,科幻小说与儿童少年的关系,一百六十多年前就被学者所洞见。科幻小说与儿童文学的不解之缘,源于科学想象的童话性。想必 1851 年的scientific fiction 一词,在英语世界早已不闻,考古才发掘得到的。 关于“科幻小说”一词,在台湾的使用,在我上前一本书《台湾科幻文学薪火录 1956-20XX》的开头已有介绍,仍有很多人问起,以下是我对“科学幻想小说”“科幻小说”称谓在两岸的来历的重新整理。 中国大陆原来就有“科学幻想”一词,1954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苏联文集包括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的作品已经用“科学幻想小说”的名词了,1956 年 6 月苏联作家胡捷《论科学幻想小说读物》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57-1962 年间,中国大陆由于苏联推举凡尔纳文集,遂将俄文版《凡尔纳全集》隆重出版①。被誉为中国大陆科幻之父的郑文光(北京天文台讨论员),1956 年 3 月在《读书报》发表《谈谈科学幻小说》(见《郑文光七十寿辰纪念文集》111 页)。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从时间上说,大陆首先使用“科学幻想小说”一词无疑,但很长一段时间,大陆一直使用“科学文艺”或“科学小说”,直到文革结束后,大陆科幻小说勃兴。1988 年我到大陆访问,北京已经出了《科幻海洋》六辑,叶冰如是责任编辑,还有另外三辑科幻小说,书名为《科学神话》,搜集了文革结束后的1976 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