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心”开始,用“心”出发从“心”开始,用“心”出发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20XX 年 10 月 25 日傍晚,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天目西路派出所值班民警,突然接到报警电话,电话中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说自己的孩子不见了。没有回家的孩子名叫子云,13 岁,在上海一所中学就读,本是家里听话的孩子,只因作业没做,母亲被老师请到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然而一出校门,只因母亲说了一句“你好烦啊”,孩子就选择离家出走。在接下来的三天中,深秋冷雨季节,警方动用 40 多人,上海、太仓、杭州三城搜索联动寻觅几十小时追踪数百公里,并在网络上发动无数热心网民最终找到孩子。 这则新闻勾起了笔者的回忆,多年前做班主任的时候,遇到一位学生有类似的情况。学生许某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类型。有一阶段迷恋网络,常常带手机来校,被抓到过不下 3 次,最后警告他再有一次要上报学校处理。可这威胁刚刚过去一天,又被抓到在课堂上玩手机了,说实话当时我心中异常气愤,觉得这孩子简直无可救药了,就随口说了一句“你烦死了,以后再也不管你了。”然后就走出教室没有再理会他。而谁知下一节课就有学生来向我汇报许某不见了。我内心咯噔一声,坏了,出大事了,立马汇报学校联系家长寻找离校出走的孩子,内心焦虑万分,但更多的是后悔,后悔自己解决问题的简单粗暴。幸好后来孩子自己想通了,主动跟我联系,又安全回到学校,现在想来还是惊险万分、后怕有余。 一、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 目前,分数仍是高中、大学录用的重要依据,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和老师主要看升学率。为了应对高考、中考,许多学校常常进行大型考试,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周考、月考以及不定期的联考,并且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来排座位。一些“屡考屡败”的学生对学习感到恐惧,越来越厌学,最终导致逃学。学生王某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的留言中写到:“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送我到最好的学校读书,可是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可仍然达不到你们的要求,对不起。”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高中及好的大学,过高的期望值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形成了厌学心理…… 2.厌家心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超度叛逆”多源于“第一任老师”家教方式与方法的失当——或过度严厉,或训导粗暴,或亲情缺失,或源于对家暴的怨恨,或源于对家庭破裂的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