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论语》看孔子的“乐”VIP免费

从《论语》看孔子的“乐”_第1页
1/5
从《论语》看孔子的“乐”_第2页
2/5
从《论语》看孔子的“乐”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论语》看孔子的“乐”从《论语》看孔子的“乐” 张珈瑞 “乐”,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就肯定“乐”是人生命的正常需求,并且高度赞扬了“乐”的合理性。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流露“乐之情”的篇章就占有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乐”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酒之乐、朝会之乐等。《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周代礼乐文明制度的载体得到世人公认的,孔子又是先秦礼乐文明的继承和传承者,因此《诗经》中的“乐”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孔子的人生思想。 一、音乐之乐 读《论语》可以了解到,孔子是个痴迷于音乐的人,是通达声乐音韵,擅长弹奏古琴、吹笛吹箫的音乐大师。孔子借助音乐去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翦伯赞先生称春秋时期为“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社会的动荡和破裂,使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治国思想笼罩着一层幻梦。 生活于其中的孔子,没有将自己心中的斗志湮灭,他于音乐中去韬光养晦 ,他骨子里的劲道,就像一个习武之人,倔犟、坚毅、忍耐、韧性。孔子认为音乐之乐不仅指的是音乐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更多的是音乐之乐中蕴含了孔子主张的礼乐制度和一种善、美的仁爱之心。 《论语·八佾》中说:“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于不合礼制的音乐是深恶痛绝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其解释为:“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弑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 从《论语·八佾》中可以看出孔子以音乐来反映社会等级制度,他没有单纯地从分析音乐本身入手,而是深化音乐的背后寻找更深一层的含义,即音乐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社会伦理道德。孔子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至善至美的音乐应是欢乐的,但这样的欢乐不是违反社会等级、毫无仁义的轻佻浅薄之乐,而是有道德作支撑,遵循“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的合礼之乐。 孔子虽然在其生活的年代不得志,但确实是一个懂得“乐活、乐思”的天才。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好的“乐”能帮助维系社会制度,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人的心灵。孔子在这样善美合一的音乐中是欢愉的,他以这样的方式成就自己,制造出不怨不恨、善良的自己。 二、饮食之乐 孔子是个“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论语》看孔子的“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