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人到神,一场献给自然的祭祀从人到神,一场献给自然的祭祀 摘要:作家陈启文的《穿越共和盆地》从共和盆地历史说起,为我们讲述了这片土地从森林、草原到荒漠,又从荒漠开始治理,并初得成效的过程。在一路的经历中,作者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这场与大自然战斗背后闪耀的人性辉煌,本文将立足于这场与自然的斗争,探究《穿越共和盆地》中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人性 神性 美好 自然 一条历经生死坎坷的道路,一回惊心动魄的穿越,一场从人性到神性的祭祀。当陈启文一行人跨越历史长河,徜徉在人类幻觉被埋葬的最深处时,邂逅了大唐文成公主这位以一人之力换来整个民族无恙的女性。抛开历史,站在被死亡裹挟着的共和盆地之上,一层又一层的风沙埋葬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角逐中,过度的损害必定要以最真诚的祭献弥补。从“生命守护者”老人桑杰到死在沙漠上的美丽女人,再到 “更尕海的守望者”郭增鸿,作者给予大量笔墨描写其事迹的同时,也展现了在戈壁荒漠中人性的美好与伟大,这份从人到神过渡的过程更是对自然奉上愈加厚重的礼物与诚恳的祭献过程。在环境问题愈加严重的今日,这份祭祀更显示出了现代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 一、人性的完美体现——“生命的守护者”老人桑杰 仔细严格,众人皆平等的分配者。桑杰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源于劳改犯们的“光临”,从此,他从一个牧民子弟变成了一個手持木棒,身上有着一股“杀气”的管水员,负责每日定时定点定量地向犯人舀上一缸水。看似微弱的职权背后,却是戈壁荒漠中生命的供养者,“因为在那木头做的大水囤里,是几百号人的命根子”,如若无法一碗水端平,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透过一碗水,桑杰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劳改犯里,有按量领水的老实人,也不乏心怀鬼胎、为多打一点水而低三下四的人,但桑杰的一身凛然正气让每个人都知难而退,因为他比谁都知道,水是黄沙荒漠里最宝贵又不可侵犯的圣物,是活着的人们的希望与寄予。人性的美好往往都是在接受考验时得以显现,桑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守护着更多的生命。 仁爱怜悯,对于生命充满敬畏的猎人。饥荒是人类世界最难熬的灾难,在没有食物可以食用的情况下,人们转向自然,转向同样遭受饥饿侵袭的动物。共和盆地里,“白屁股”藏原羚成为猎人们的最佳选择。桑杰是一个备受赞誉的猎人,因为他从不空手而归,“沙丘上那间或闪耀一下的斑白色”是沙漠上最难俘获的猎物,但对于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