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自然主义教育学到关系教育学从自然主义教育学到关系教育学 摘 要: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即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随着人们对儿童进展理解的增进,早期教育理论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儿童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进展阶段。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变迁的足迹是: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内在秩序的同时,支架孩子探究“我-它”世界和“我-你”世界。 关键词: 早期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 建构主义 关系教育学 早期教育实践的进展离不开理论的进展,实践的变革也要求教育力量的不断跟进。从福禄贝尔创立第一家幼儿园开始,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在效法自然,努力探究儿童进展的自然秩序与天性。福禄贝尔声称:“我们给动植物以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知道根据生存在他们身上的法则规律,它们能茁壮成长,对幼小的动植物要耐心,不能采纳拔苗助长的方法。因为任何相反的做法都会打扰它们纯洁的展开和良好的进展,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幼小的人类却被当作一块蜡、一堆泥、可以由人去任意捏造……在处理自然界的事物时,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可是在处理人时,我们却迷了路。而在两者中起作用的力量却是来自同一源泉,遵循同一规律。”[1]可以说卢梭、裴斯泰洛奇、蒙台梭利、福禄贝尔所遵循的都是自然主义教育,都力图使儿童顺性而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则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自己与物体、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达成的,个体主动吸收、同化或顺应环境,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并且随着思维的成熟会进展出逻辑思维,并最终成功社会化。而以范梅南为代表的现象教育学和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关怀教育学则着力强调成人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们都呼吁成人教育责任的回归,呼吁成人要始终与孩子建立在一起的关系。因此,教育理论的进展脉络是:自然主义(人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 自然主义教育学 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肇始于古希腊时代,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又因《爱弥尔》的问世而勃兴于 18 世纪[2]。对早期教育理论有重要影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则主要以夸美纽斯、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卢梭与蒙台梭利,且尤其以后三位为主。福禄贝尔认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