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中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中的隐喻 摘要:广告是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别的语言,一般采纳隐喻的修辞手法来达到简洁、生动的表达效果。而隐喻在广告中的运用已不单单是一种修辞,更演变为人们对广告的一种认知。隐喻可以使广告语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扩大人们的认知范围,丰富语言层次。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剖析广告语中隐喻的运用,旨在肯定隐喻给广告语带来的认知效果,说明隐喻在广告语中的使用乃是语言与思维的巧妙融合。同时也帮助部分广告语创作者如何使用隐喻打开思路。 关键词:广告;隐喻;本体;喻体;认知 一、隐喻与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的常规释义即以一种物象暗喻另外一种物象的修辞手法。而如今由于文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语言学家将隐喻看作经一种事物的暗示而联想、认知、讨论另一种事物的多层次行为。同样的,隐喻也是在对已知事物认知的基础上来理解和认知其他事物,并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过程。事实上喻体与本体一般鲜有直接联系,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想象二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或存在某些联系。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隐喻认知机制的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包括语境、认知主体以及本体与喻体的联系等。对于串联创作者与受众双方的认知主体,要求双方都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从而保证隐喻达到预期效果。本体与喻体通过信息的筛选与重组,摒弃二者之间不相似的信息,剩下少量相似信息即焦点信息的信息互动便是映射过程。隐喻的最终目的是将喻底展示给人看,也就是将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信息显示出来。譬如这样一个概念:“时间就是金钱”。我们通过“金钱”的概念来认知“时间”的概念,二者的相似性是“宝贵”,使得受众认识到时间是可以制造金钱的,喻底自然明了。 二、隐喻的相似性 在运用隐喻时,创作者需要掌握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信息。由于语义冲突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运用隐喻的前提,因此哪怕二者的相似信息非常少甚至相似性不明显,也仍然可以创作出成功的广告语。只有把握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才能真正理解隐喻,因此隐喻的运用需要根据实际语境来充分调动受众的知识储备。而隐喻中的语义冲突也不是绝对的冲突,只是让人们在面对这种新颖的冲突时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被吸引。 相似性即两种或多种事物从性状、特点、功用等方面给人以相似之感。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似点不同,出现这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