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任务实施如何有效达成目标任务实施如何有效达成目标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一堂好课,应该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任务,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以“任务实施”为指向,围绕“任务是否合理,有助于实施?”“任务是否清楚,便于实施?”“任务的可执行度如何?”三个问题,观察《羿射九日》一课的教学,发现任务实施还应关注倾听者,明确评价规则,加强针对性。 关键词:任务实施目标达成观察报告 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任务,通过思考、讨论、沟通、合作等,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定是一堂好课。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一课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对于故事,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是教学的优势。但如何设置恰当的任务,进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需要老师不断尝试。 一、执教者的三次试上 (一)第一次试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XX 年 5 月 14 日,我校的沈老师进行了第一轮试上。她从两个角度展开教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羿射九日》这个故事的奇妙;二是理解课文主要情节,体会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整堂课,沈老师主要采纳问答式组织课堂,大多数问题停留在信息提取层面,效果并不明显。且老师过多地主导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疲于应付,缺乏思考的空间。另外,两个角度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重叠,致使提问出现了反复,学生学得并不投入,鲜有收获。 本堂课,观察者设想从“提问的有效性”这个角度进行观察。课后,大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反思自己的观察角度,却发现后半堂课已经不知不觉把观察点从“提问的有效性”转向了“任务实施的有效性”。观察者与沈老师沟通后一致认为,以“任务实施如何有效达成目标”为观察点较为恰当。 (二)第二次试上 5 月 24 日,沈老师进行了第二次試上。这次,她设定了两项课堂任务:一是梳理故事结构,为讲好故事做铺垫;二是小组合作讲好神话故事。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这两项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沈老师还设计了两张表格,一张用来梳理神话故事,另一张用来明确分配小组合作讲故事的评价任务。 一堂课下来,观察者发现围绕“任务实施”可以进行深化挖掘。为了让任务实施更顺利,执教者还需进一步调整任务的合理性、清楚度,确保学生的执行度。因此,沈老师再次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调整。 (三)第三次试上 5 月 29 日,沈老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