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例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成因及对策例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成因及对策 例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的成因及对策-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 例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的成因及对策 浙江上虞市百官小学教育集团(312300) 夏春峰 六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后阶段。由于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进入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错误较之中低年级更多了,错误面更广了。面对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各种错例,我们有必要对错误成因作理性的分析,并寻求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数学错误,我们发现有些错例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其错误的人数多、频率高、纠错难等,姑且把这类错例称之为“典型错例”。而有些错例具有特别性和个性,其错误是极少数学生在特别情况下产生的间或错误,这些错例产生的频率低且容易纠错,姑且把这类错误称之为“非典型错例”。由此可见,分析典型错例的成因,对于我们改进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对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五种典型错例的类型。 一、概念模糊型 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解题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对概念的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一些错误就是概念性错误。 【错例1】推断题:两条绳子同样长,第一条剪掉它的 2/7,第二条剪掉2/7 米,两次剪掉的长度一定相等。( ) 学生错解:√。 成因: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以为题中的“2/7”和“2/7 米”是一样长的。 对策:对学生模糊不清的概念,老师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加以引导,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上述推断题,首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既可以表示“率”,即表示一种关系,题中的“2/7”表示剪掉绳子长度是全长的 2/7,又可以表示“量”,即表示具体的数量,题中的“2/7 米”,表示剪掉的长度是 2/7 米。再从三种不同情况的两条绳子长度入手,通过具体的计算,体会三种不同的结果。当两条绳子的长度都大于1米时,第一条剪去的长;当两条绳子的长度都是1米时,剪掉的一样长;当两条绳子都小于1米时,第二条剪去的长。 二、认知干扰型 认知干扰是指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任务无关的干扰想法。许多讨论者认为,认知干扰对认知活动的负向影响与人的记忆模型有关。 成因: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认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