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偶尔“躺平”无妨 莫忘继续奋斗 目录: 1.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 2.年轻人为啥爱“躺平”? | 长城评论 3.“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4.南财快评:“躺平”,是内卷的另一面,还是新的陷阱? 5.光明网评论员:年轻人选择“躺平”,也是在传递信号 6.偶尔“躺平”无妨 莫忘继续奋斗 7.年轻人的“躺平”是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 正文: 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 齐鲁壹点 发布时间: 05-1620:19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 2 0 0 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而这位作者也被网友们奉为“躺平学大师”。文中的话直接戳中了那些感觉自己被“内卷”了的年轻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为什么要给明明毫无意义的存在找一些亢奋呢?”,“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事。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 这或许与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背道而驰。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是现在有更多年轻人却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的确,如今人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设置的各种标准,对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生算是“赢家”有了更加多元包容的观点和宽泛的定义,也能够理性看待甚至排斥各种消费主义、成功学、励志鸡汤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勇于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这些信奉“躺平文化”的年轻人也并非完全是咸鱼心态,也不同于几年前网络上出现的“葛优躺”和“丧文化”,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有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卷入社会系统给人们设定好的程序,不想在这个快速而拥挤的进程中,追求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加班、拼业绩等方式实现“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他们选择自动退出追求社会系统中成功的快感,而将衡量的标准设定为内心对自我状态的接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年轻人辞掉了互联网大厂和央企的职位,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做个普通的咖啡店店员,或者外卖骑手,这意味着在对个人时间的支配上,他们重新获得了更多的确定性和主导权。前几年在日本,年轻人下班后不愿意出去交际,宁愿呆在家里,只买百元物品的种种“躺平”现象也曾引发关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