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失败的原因分析 1、 MIS的不可移植性 MIS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MIS 的不可移植性。MIS 是涉及人、管理、信息、计算机软硬件的系统。对于两个综合了人、管理、需求、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庞大系统,它们的MIS 是不可能相互通用的,就连修改移植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在现实中,某些单位的领导或 MIS主管会在 MIS建设前提出两个设想,第一个设想是把某某单位的MIS拿过来修改成自己单位的。第二个设想是指望着自己单位的MIS开发完后封装成商业软件出售。 在96年,某单位曾经为了创一流过程中信息化指标的需要,按照设想,要求开发商把他们在外省开发的一个单位规模相近的MIS 拿来,在那个系统的基础上修改为这个单位的MIS。但事实上,在系统开发一开始,开发商就完全把外省的MIS 丢在了一边,还是按照自己的开发方法,直接对该单位进行开发。 MIS 开发的不可移植性,决定着任何一个单位不可能有一个实现 MIS 的捷径,不可能购买到一个通用的、成形的系统,也不可能把别单位一个成功的MIS复制为自己单位的MIS,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必须遵从,大量系统分析工作、资金必须投入。 2、不按科学的方法来实现 MIS 实践证明,在 MIS开发中,不可行的开发方法主要有(1)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 MIS 的开发原则。 (2)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3) 想象系统发,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 上述三种方法常常被开发者使用,最终导致 MIS 开发的失败。当然,如果系统开发人员仅仅是收集系统使用单位现成的报表,把现有表格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这还称不上 MIS。 3、领导没有真正重视 许多企业在 MIS项目上马的初期,还是按照 MIS开发的一把手原则,组成了一个开发组,组长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担任。但实际上,单位领导,特别是最高层领导没有对系统开发负起全部责任,而是由计算机人员单方面建设系统。领导并没有在人员调配、关系协调、提供开发资金等工作上花太多精力或给予支持。 4、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系统追求大而全 MIS开发中常常会误入多快好省,找近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歧途。开发商或企业常常对系统追求大而全,追求高深和表面堂皇。譬如,一些委托开发的系统,开发商只注重尽快完成系统的开发,能够验收,并获得开发费。他们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来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最终导致程序不能方便和满足应用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