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梁连接处何时处理成铰接问题分析主次梁连接处何时处理成铰接问题分析关于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汇总各处意见并总结如下:1、《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2、朱炳寅观点: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 则不宜按铰接计算, 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3、某结构培训机构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4、网上观点:①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 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规范规定,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1/4 ,这一点只得商榷, 构造钢筋不能太多,多了梁的转动能力受限,就不能看作铰接了。②我以为电算建模最重要就是要让模型的主要力学模型接近实际构件 . 次梁设假想铰危险不在次梁, 而在主梁 , 实际结构次梁端未能按模型形成塑性铰有效卸荷, 对主梁依然存在的扭距将对主梁不利. 次梁以按铰支考虑不会有危险.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④-1 、 框架梁节点在没有特别情况下不主张设置铰接,这会改变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④-2 、当主次梁交接的时候,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宽、高,主要是高不大于50mm。)我一般不设置铰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