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创意写作:激活儿童制造潜能创意写作:激活儿童制造潜能 一、儿童写作,呼唤创意归来 曾经在贵阳某区的某所名校上过一节作文讲评课。 半个月前,收到孩子们写的《我的小伙伴》,我哑然失笑。班级里,居然有“十胞胎”——原来,有十个孩子们写伙伴的外貌,无一例外地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这是典型的格式化写作。 这样的格式化,在当下儿童写作中,不胜枚举。 写爸爸妈妈,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写“深夜送我去医院”或者“雨天送来雨伞”; 写清洁工,全国就只剩下一个清洁工,穿一样的衣服,干一样的活,说一样的话,个个是劳动模范; 写兴奋,总是“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 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 这种因袭他人表达方式的写作现象,正如诗人陈先发在《黑池坝笔记》中说的“我们目睹的月亮上,有抹不掉的苏轼;我们捉到的蝴蝶中,有忘不掉的梁祝”。写作,本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件,表达的是“自己的见闻、体验、感受和想象”。而这种“见闻、体验、感受和想象”,却如此惊人雷同,这是为什么?原因无他,简而言之,是学生思维过早地被定势,过早地被已有的“经验”所绑架。于是,写出来的文字,就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 作家韩寒在《南方周末》曾调侃,“中国人说谎,是从小学生写作文开始的”。这话固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得不承认,它道出了当下中小学生作文套话、假话、大话成风,习作能力普遍低下,创意严重缺失的现象。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作文的评价标准、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窃以为,当下儿童写作创意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者,长期受高考、中考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大部分儿童将所谓的“文采”“好词好句”当作了写作的最高追求。一些无病呻吟、辞藻华丽、矫揉造作的文字,被判为满分作文,更是助长了学生作文的不良习气。儿童写作,不是在“表达自我”,也不是“与人沟通”,而是迎合阅卷老师,背离写作的初衷,更遑论创意。 二者,教材编排存在事实上的硬伤。当前,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合编,写作沦为阅读的附庸,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的阅读教材,主要是以“人文”主题为主线来编排,不是以语文能力为主线来编排的。这样框架下的作文教材,势必无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学生在这种毫无规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作文教材体系中,无法获得系统的写作训练,基本的写作能力都缺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