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强幼儿园德育工作,从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加强幼儿园德育工作,从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摘 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期的重点。我们在掌握各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把德育要求渗透到其中去,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每个孩子。 【关键词】幼儿;德育 ;良好习惯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幼儿进行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幼儿以后的成长进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让我得出这样一条经验: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将德育教育及时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处于幼儿期(3—6 岁)的孩子,其个人兴趣和能力差异已有所表现,个性特征初步形成,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培育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由于现在 4-2-1 的家庭模式,绝大多数幼儿在家倍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就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良好积极的进展。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老师时常参加幼儿活动,才能充分了解幼儿思想、行为习惯的具体进展情况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对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比如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取胜的道理;在跳绳、搭积木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学会分享,不争抢玩具等。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其一生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老师要善于发掘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意义,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