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域可持续进展及脱贫攻坚教学设计 摘要:“区域可持续进展”是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本文的“区域可持续进展”复习课教学设计以乡土资源为抓手,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的时政热点,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致贫之因、脱贫之策和摘帽之路的分析,将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培育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等。同时,在社会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融会贯穿,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资源;区域可持续进展;案例教学 一、设计理念 1.时事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24 年 11 月 29 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 2024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 年版)》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进展路径,理解区域创新进展和转型进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进展观”。行为动词是了解、理解,行为目标从具体的区域特征到抽象的创新进展和转型进展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若能提供贴合学生生活的真实素材,引导学生从中归纳说明区域特征,并以此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进展。3.考向分析在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作为考查内容的“四层”包含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核心价值指标体系提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时事热点,以扶贫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从家国情怀和区域进展的角度命题,考查学生:①材料解读能力,分析某地的地理环境和贫困的原因;②依据国家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