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反哺与新陈代谢VIP免费

反哺与新陈代谢_第1页
1/6
反哺与新陈代谢_第2页
2/6
反哺与新陈代谢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反哺与新陈代谢反哺与新陈代谢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对欧洲社会、思想的产生乃至世界文明进程有巨大推动作用。中国书史著名学者钱存训先生曾说:“在中国和西方,印刷术在书籍制作中起的作用大致相仿,但在这两个社会中的影响,在规模和形式上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两个不同的社会中,印刷术都使书籍的成本减低,产量增加,形式统一,流传广远,并使书籍有更多的流传后世的机会。但在其他方面,印刷术却以不同的程序,向不同方向进展。在西方,印刷工具逐渐机械化和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和发行,形成一个强大的出版工业;在中国,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约有 1000 年的时间内,印刷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性改革,始终保持以一种传统的手工业方式进行。一直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活字印刷术反哺中国,才带进了西方思想制度和科学技术,因此引起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学术和文化各方面的改革和变动。”[1]钱先生洞若观火的见解,推动了笔者对印刷史讨论的关注和理解,从本世纪初,便开始注意搜求讨论西方近代印刷术对近代中国影响的书刊资料,可惜所得甚少,对西方近代印刷术究竟如何传入中国、影响了近代中国,一直不甚了了。最近读完芮哲非著、张志强等译的《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进展(1876—1937)》(以下简称《谷腾堡在上海》),困扰多年的疑惑终于得到解决。 《谷腾堡在上海》作者芮哲非(Christopher A.Reed)先生,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史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1—1993年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访问学者。20XX—20XX 年兼任《二十世纪中国》主编。该书是芮哲非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历经数年时间修改而成。作者深谙中国印刷史之讨论重要性,曾与包筠雅(Cynthia Brokaw)合编有《从雕版到因特网:转型中的中国出版与印刷文化(约 1800—20XX)》。本书主要译者张志强先生,系南京大学教授,常年从事出版史讨论,对海外中国出版史讨论有意识在国内进行译介,现已出版多部相关译作。此外,《谷腾堡在上海》的作者芮哲非与张志强有着多年的学术交往,这为本书“原汁原味”的翻译出版提供了有利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件。 1 反哺: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 由于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其政治制度、文化结构,特别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展。因此,印刷术在古代中国的进展仅仅是手工操作上的改进和完善,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手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反哺与新陈代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