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内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与特点 主体功能区是与中国经济社会进展在特定阶段的主要矛盾相联系的概念,既不同于综合性区域,也不同于类型区。厘清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特性和进展要求,对于制定科学的落实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特性 在区域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区域和类型区。综合性区域包括经济区、行政区、自然地理区等;类型区包括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自然保护区、蓄滞洪区、开发区等。各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综合性区域的功能较多,类型区的功能较为单一。主体功能区既不同于一般的综合性区域,也不同于一般的类型区。与一般的综合性区域相比,它有一种特别突出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着该区域的进展定位及其进展方向;与一般的类型区相比,在多数情况下,它有着多重的功能。主体功能区是中国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才形成的概念,与中国经济社会进展在特定阶段的主要矛盾相联系。 主体功能区是为了法律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动区域协调进展,根据现存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空间单元的开发潜力,根据国土空间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各空间单元协调进展的原则,对国土空间按进展定位和进展方向进行空间划分而形成的藉以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的特定空间单元。 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特性可以概括为: (一)它服务于人与自然协调进展 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原则,划分和确定了各种类型的区域。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进展中某些领域的特别问题,或者是为了满足区域某些方面的需求,其功能的实现不会涉及经济社会进展大格局和大思路的调整。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则不同,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要求和各区域的现实条件和进展潜力,对各区域按其功能定位、进展方向和模式加以分类,以便对各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域进行分类管理,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体功能区的进展和演变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建设等具有长期和重大的影响。 (二)它是实践科学的空间治理理念所依托的区域单元 空间开发结构的理想状态是各区域能充分发挥资源秉赋优势,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间的协调进展。对各空间单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开发适宜度进行分类,是通过分类管理的政策引导或规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