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28 1 MPC与抗菌药物的优化给药 长沙市第三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 李昕 Contents 相关背景 1 MPC的基本理论 2 小结 4 MPC与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3 第一部分 相关背景 基于MIC的给药方案: AUC/MIC 、T>MIC、Cmax>MIC 抗菌药物体内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关背景 药物在体内浓度无法达到杀 死或抑制大部分细菌的浓度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一天给药1次 β 内酰胺类一天多次给药,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 某些β 内酰胺类持续静滴(24h或3h、4h等) …… Clin Infect Dis. 2007;44(3):357-63.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同给药方案下抗铜绿感染的疗效 3.375g q8h 静滴4小时方案可获得理想的T>MIC 相关背景 3.375 q8h 4h滴注(n=41) 3.375 q6h 30分钟滴注(n=38) P 14天死亡率 1 2 .2 % 3 1 .6 % 0 .0 4 住院时间(d) 2 1 (3 ~98) 3 8 (6 ~131) 0 .0 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同给药方案下抗铜绿感染的疗效 在APACHII评分>17的患者中,持续静滴组的14天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间歇静滴组 Clin Infect Dis. 2007 ;44(3):357-63. 相关背景 2013/6/28 2 抗菌药物体内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关背景 药物虽然杀死或抑制了大部分细菌,但是有少部分筛选出的耐药菌得到富集生长,耐药质粒通过 水平或垂直传播 相关背景 没有抗菌药物的使用,就没有获得性多药耐药/泛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关背景 1、只要足够时间和应用足够多都会出现耐药 2、耐药呈进行性:低水平、中水平到高水平 3、耐一种抗菌药物的细菌容易对其它药物耐药 一旦出现耐药,则下降和消失很慢 4、选择性压力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一个主要原因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基本规律 相关背景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 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量显著相关 第二部分 MPC基本理论 MPC基本理论 感染部位的细菌数量:最多1010CFU,不可能达到1014CFU 任何细菌均有可能发生自发性的遗传变异(如DNA合成过程中自发的基因突变或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水平转移),其发生频率仅为10-7 ,即使是在细菌高度聚 集的感染部位(细菌数量1010CFU),也 仅能发生一次 突变。 细菌产生耐药,必 须 满 足两 个条 件 :耐药突变菌株产生并 在菌群 中得到选择性优 势 增 菌(富集) 即使是在细菌高度聚 集的感染部位,发生一次 突变后 突变株的量最大也 仅为103C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