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股指期货终于要开始了,当年 3 2 7 真正主角的恶行也许可以提醒一下大家。 “中经开终于完了。”2 0 0 2 年 6 月 7 日中经开因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撤销。昔日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中经开之死,不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特权到底能有多大 在“3 2 7 国债期货”事件中,“中经开”无非是与万国证券和辽国发这两个对手进行争夺,其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无非相当于在比武中使用了暗器,而其在长虹事件中的作为,却比暗器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次是直接破坏了市场规则,把比赛的裁判——交易所也拉下了水。 这种本领肯定不是寻常机构能有的,直到今天,其中的内幕仍然不为人所知,是什么样的利益集团竟然能让交易所冒如此大的道德信用风险呢?更让人不解的是,这次严重违规事件竟然连主管人员也没有进行重罚,而仅仅没收了违法所得,这种美好结局也并非常人能祈求得到的。 当时的“中经开”无疑已经走到了其事业的顶峰,而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逆行,也为它自己埋下了恶果——如果不是当初为所欲为,能遭遇“猝死”的结局吗? 二、一战定江山的“3 2 7 国债事件” 1 9 9 5 年“3 2 7 国债期货事件”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它留下的疑惑却始终没有被人忘记。而这个疑惑并不是大输家万国证券留下的,而恰恰是大赢家“中经开”留下的。 至今为人公认的是:“3 2 7 国库券”的贴息计划显然遭到泄密。中经开得天独厚的财政部背景令人不得不疑:中经开的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董事长,是原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以后则长期只有总经理,均出自财政部。1 9 9 5 年时的总经理朱扶林是第二任,即是原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司长,当时主管证券、期货业务的中经开一代“枭雄”戴学民亦出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然而经过这一仗大胜的中经开并没有因此有巨额利润入帐,1 9 9 5 年底接任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向《财经》证实:“3 2 7 给中经开的利润连 1 个亿都没有。” 1 9 9 5 年 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市场逐渐变得越来越火爆,其中主角就是以万国为首的空头和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加上不断变化阵营的辽国发。这场最能反映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势力对比的经典大战,实际上有三位要角:一方是“国字头”的“中经开”;一方是代表上海股市传统力量的万国证券,第三方则是代表草根或民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