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推广有奖] • • (《手稿》现由“序言”和[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四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为《手稿》规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弄清私有制、贪欲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全部“异化”和货币之间的本质联系。 (一)序言 • 《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共 10 个自然段,分四个问题。 • 1.说明写作计划的变动情况和本文的指导思想(第1段)。 • 2.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经验的而不是思辨的(第2 段)。 • 3.说明写作本文参考的选择和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第3 段)。 • 4.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第4 段)。 • 其中论述了下述观点: • (1)阐明本书的论述重点。按原拟订计划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述政治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的关系。 • (2)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费尔巴哈哲学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提供了真正的实证性的基础。同时,费尔巴哈哲学并未能扬弃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就使对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必要。 • (3)批评鲍威尔及其哲学。马克思认为,鲍威尔不能正视费尔巴哈哲学的贡献以及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一种非批判的立场。他对费尔巴哈哲学采取了双重态度:一方面盗用费尔巴哈哲学的成果,一方面搬弄黑格尔辩证法诸要素反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鲍威尔哲学说到底不过是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神学漫画。 • (4)阐明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马克思强调,这种批判的必要性要从马克思自己所作的实际批判中来加以解读。 • [第一手稿] • 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重点考察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实际上是从分配关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 A.工资 在“工资”这部分内容中,马克思论述了下述一些重要的问题: • (1)工资的本质。工资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加上能够养家糊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灭绝的费用。 • (2)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