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执 笔 人 李永红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史》是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可作为全校性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正确地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源流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具体钻研,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因此该门课程是汉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专业学生。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有选择地介绍、探讨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内容、特征,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而又系统的了解,为进一步认识、研究中国文化打下基础。中国文化自古文史哲不分家,通过本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把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文史哲方面融会贯通。 学习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在导引学生初步解读中国文化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拓展、增进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修养,提升对中国国情的理性认识和文化传承再造的责任。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为《中国历史》,要求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了解;本课程可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同时开设。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4 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 第一章 文化和文化史 2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学中的大、小文化概念,主要的文化研究学派;把握文化一词在中国的古典意义、文化演进的基本特点、文化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教学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关于文化 1、文化界说的多维现象 2、相对认可的文化定义 3、重要的文化研究学派 二、关于文化史 1、文化史概念及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2、文化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质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类型的概念;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质及表现。 教学重点:文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教学难点:对文化类型的判断。 教学内容: 一、关于文化类型 1、文化类型概念及研究价值 2、中国文化类型判断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1、大陆民族文化 2、农业社会文化 3 3、宗法制度文化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时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