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珊溪中学 刘金伟 [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 叛” 背叛 [重点词语解释] 1 、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2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4 、是天时不如地也 是:这 5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6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 7 、得道者多助 得道:施行仁义 8 、亲戚畔之 亲戚:骨肉兄弟。 9 、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战 1 0 、兵革非不坚(坚硬)利(锐利)也: 1 1 、寡助之至 至:极点。 1 2 、委(放弃)而去(离开)之 1 3 、兵(兵器)革(甲衣)非不坚利也 1 4 、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1 6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 [朗读节奏] 1 、夫/环而攻之 2 、故 /君 子 有 不 战 , 战/ 必 胜 矣。 3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4 、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重点语句翻译] 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2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 、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4 、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 [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 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3、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