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案VIP免费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案_第1页
1/7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案_第2页
2/7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案_第3页
3/7
1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北京路中学教学案 课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型 新 授 主 备人 余 静 梅 教学 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 过程 主 要 内 容 (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 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 二. 三. 【预习导引】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创设情景】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 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 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学生活动】 一.初读课文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 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莫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二.理清结构 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 2 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