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前沿科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于前沿科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打开文本图片集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容包括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部分,此外还介绍了胞吞和胞吐。配套的老师用书中,建议教学思路为:展示现象一提出问题一解释原理一总结概念,采纳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仔细钻研本节课的内涵和外延,发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诺贝尔奖项有很多。老师可以这些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诺贝尔奖以及结构生物学进展史中的热点问题(如葡萄糖膜转运蛋白等)为题材,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这恰恰切合教育部颁布的《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中“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进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和热点问题”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鉴于此,笔者将相关诺贝尔奖及其他科学前沿与常规教学的基本思路相整合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节课,设计思路为:课前预习(整理相关诺贝尔奖;观看颜宁演讲)→预习成果展示→动画演示(形成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多彩活动,突破重点(旋转门演示;图表分析)→模型建构,深化理解。 2 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培育提出问题的能力;培育解读图表数据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 (3)通过课前查阅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诺贝尔奖的科学事件及观看中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中央一台《开讲啦》栏目上的精彩演讲,激发学习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趣,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的异同比较;教学难点是主动运输及其意义。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预习:搜集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诺贝 (1)老师要求学生在上课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诺贝尔奖科学进展史,并完成表 1。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检索,培育信息检索查询能力,同时在检索与整理过程中发现有这么多诺贝尔奖项与高中生物相关联,提升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学生观看中国结构生物学家、著名女科学家颜宁在《开讲啦》第 192期中的精彩演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认识到高中生物知识并非离前沿科学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