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_第1页
1/5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_第2页
2/5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摘 要:当今,多模态沟通已经成为主流,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语法认为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沟通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加构建意义。在多模态视角下展开的高校课程双语教学讨论具有一定价值,例如,老师在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中利用文字模态、声音模态、视频模态等多模态形式进行的双语教学对高校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具有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 双语教学 中国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20XX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讨论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E033)以及 20XX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xxxx10572) 一、多模态 “多模态”(multimodality)一词由来已久,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模态”的界定各有不同。Kress & van Leeuwen(1996)指出多模态是几种符号模态的同时使用,也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一些媒介的作用下沟通信息的模式或方式;朱永生(20XX)指出模态指沟通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顾曰国(20XX)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体、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李战子(20XX)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符号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因此,王炤(20XX)指出,随着社会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语法认为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沟通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加构建意义。现代人们的沟通不再是单一模态的沟通,多模态沟通已经成为主流。到目前为止,在多模态视角下,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讨论并不多见,本文以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旨在启示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改革。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双语教学的前提——英语语言的运用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论认为双语教学是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理念,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时,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二语学习条件(戴庆宁,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