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校球型管理结构的建设与思考学校球型管理结构的建设与思考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最近,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几期关于学校管理结构创新的话题探讨,笔者觉得颇有价值。学校的进展管理是源动力,管理的创新又常常体现为机制的创新,管理结构显然是管理机制的核心部分,抓住管理结构创新这个话题,显然可以促进各位校长进行学校管理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 分析现在的许多学校管理结构,大多以层级式管理为主,从校长室到处室(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校务处等)到科组、级组,再到备课组班主任,最后到任课老师。这样的科层式管理显然是集权式管理的典型模式,是以权威控制的形式开展管理。这种管理结构实施下来,好处是学校团体凝聚力强,校长室的决策容易推动,学校能短期内调集各项资源致力于某项工作,但是,这些都必须基于学校规模不大的前提之下(一般师生人数在千人以下),一旦规模大了,从校长室到普通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经过几个层级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间的信息流失非常严重,同时,在执行方面力度也往往被弱化,难以落实到位。 随着国家关于资源整合的政策导向,很多地方规模较小的学校被撤并,因此,现在规模化的学校日趋增多,千人以上甚至万人以上的航母式的学校渐成普通。这些学校的出现带来管理结构上的新变化,沿袭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显然难以适应学校管理,于是扁平化管理逐渐被不少学校所采纳。一般来说,通过加强年级组和学科组建设,低空强权,让管理中心下移,使得学校管理能更加精细化。所以,学校常常呈现管理决策中心层———级组科组执行层———师生教学层这样的结构形态。其中以校长室为中心,各处室提供各种决策意见提供给校长室讨论决策,最后分解到级组科组去执行,最终从师生教与学的状态和效果中搜集信息,反馈给校长室,供校长室进行新的计划和决策。这样的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理层级被许多规模大的学校所接受,执行力和管理效益有着明显的提升。当然,这种扁平化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长室的决策与管理机构规模太大,人员多,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过少,则又常常管理出现缺漏。同时,因为管理和决策强调执行力,不可能面面俱到满把抓,实施时常常存在阶段性的任务要求,这就有可能使得有些部门边缘化,管理和决策兼顾不到,落实到老师和学生身上,则使得某些方面存在弱化或者缺失,影响到学生的全面进展。等到发现问题了再去强调或者纠正,则又可能导致另一些部门被冷落,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