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守望乡土的文学意义守望乡土的文学意义 不论是世界文学的近代进展,还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生,乡土地域生活的审美批判必定成为现代文学观照的重要内容,而且呈现为多元丰富的流变和进展。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乡土国家,农耕文化和乡土情怀积淀深厚,其文学的产生进展必定起承于深厚的乡土文明。中国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乡土文学的激发和觉醒也必定是一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中心到边远的挪移递延的进展过程,而且存在明显的进展不平衡的情况。新文学最早重视乡土描写的思潮流派,是周作人、鲁迅影响下江浙作家为代表的乡土文学创作,尔后除了从边地来到北京的乡土作家沈从文,不少作家都表现出对乡土文学创作的追求,现代文学史上 20 世纪 30~40 年代还出现了优秀的四川乡土作家群①,而赵树理和柳青代表了新解放农村乡土抒写的成就和矛盾。当新时期过多地裹挟社会功利和政治热情的“伤痕反思”文学落潮时,为了寻求文学本真意义的路径,除了“先锋”写作的张扬,许多作家和批判家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寻根”思潮的影响下,又开始回归传统和乡土。 在新时期乡土叙事广泛兴起的潮流里,西部文学也显现了力量。宁夏本土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反响,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果院》,火会亮《挂匾》,漠月《湖道》,了一容《去尕楞的路上》,李进祥《女人的河》,郭文斌《大年》、《吉祥如意》等等,在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在雷达他们所谓的新世纪文学的活跃中,却也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姿态和风景。在不同生存状态的对比中追问意义,宁夏一批青年作家的乡土写作,给我们提供了体认当下乡土生活和精神情感的有效资源。我们不妨以火会亮小说集《村庄的语言》为例,做一些批判细读和讨论。 火会亮《村庄的语言》的大部分作品,在日常生活的解构和平凡人物的人性观照中完成自己的言说,以表现当下西海固或者说乡村生活的多重困惑。这种困惑,大多以文化心理和生活观念的矛盾性在火会亮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由此可以把他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生存方式以及文化心态分为这样几类:首先是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父亲和年长的哥哥,杨七贤,王宗信、“二两粉”等老辈人为代表,他们实诚,比较保守,对传统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当下的生活和变化充满警惕和不满。其次是以“我”为代表的小知识分子,文化的传承不是我们的明确责任,但“我”自觉认同文化的良知和责任感,试图在传统文化的维护和现代生活的沉沦之间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