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_第1页
1/5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_第2页
2/5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施“记忆工程”,推动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实施“记忆工程”,推动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摘 要: 侨批档案是一个时代一批海外华侨与祖国亲人间的一段历史记忆,是中国近现代史、邮政史、金融史及侨乡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见证,具有遗产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根据官方数据,还有数量庞大的侨批档案散落民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社会档案意识不强,侨批档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必须以实施“记忆工程”为抓手,从多元视角出发,在观念、立法、渠道、评定、编研等方面多管齐下,打造对侨批档案的全方位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拓展和延伸档案的价值服务社会。 关键词: 侨批档案 记忆工程 保护利用 197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届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该建议认为,文化遗产除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外,还包括文献形态的可移动物品,即作为记录和传递知识、思想的文献遗产,如具有特别意义的文件档案、照片、电影胶片、录音录像带、机读记录和手稿、古版图书、古籍抄本、现代图书等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正面临各种风险,急需社会公众保护[1]。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实施“世界记忆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使用最佳技术手段保护具有世界、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具体指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宝贵文件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促使这些文献遗产利用的民主化,并让全世界认识本国文献遗产,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XX 年 6 月 19 日,“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侨批档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侨批档案文化在保留大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以实施“记忆工程”为抓手,从多元视角出发,打造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拓展和延伸档案的价值服务社会。 一、转变观念,加强创新 侨批,最早是漂洋过海的侨民与国内亲人间的书信往来和寄钱“凭证”,故称“银信合一”的家书。据有关史料记载,侨批盛行于 19 世纪中叶,终止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 世纪 70 年代(统归中国银行管理),前后历时 150 多年[2]。在国内,侨批档案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侨批原本大多散落在民间,数量巨大。由于侨批档案历史久远,且是纸质的,改革开放前后即中断,还遭受过“土改”、“四清”、“文革”等政治运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