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多元化设计 0058-01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激活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美术作业形式单一,老师或是让学生大量抄写,或是作业机械重复、缺乏新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学生制造性的发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巧设多元化作业,激发学生参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加实践,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多元化设计策略。 一、巧设选择性作业,促进学生个性进展 学生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特点,巧妙多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展。比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第十一册《人物装饰画》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选择性作业。(1)观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人物装饰画作品,感知其中线面组合、分色、配色等绘画语言魅力。(2)临摹:选择自己喜爱的两幅人物装修画进行临摹,注意装饰手法的合理运用,掌握打散、分解、重组等人物表现技巧。(3)绘画创作:运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以及其他材料创作装饰性的人物作品。设计要求:①选择自己喜爱的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②添加人物细部特征;③运用点、线、面装饰人物;④色彩可以使用黑白两色或彩色;⑤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装饰人物画面。(4)剪纸成形: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边框并剪出图形装饰自己的家。这样教学,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层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老师还可以鼓舞他们向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 二、巧设实践性作业,培育学生动手能力 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深化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实践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完成自己的创想,提高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穿穿编编》一课时,笔者设计实践性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穿编物品的知识,或通过欣赏“走进博物馆”“知识窗”“走进民艺坊”等电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