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范大学:培育优秀骨干老师的最后赢家师范大学:培育优秀骨干老师的最后赢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方位地学习苏联办学经验,实行封闭的老师教育培育体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十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老师教育大学化的国际潮流下,这一封闭的老师教育体系才逐步被打破,综合大学开始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教育学院,积极参加老师培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老师短缺问题,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老师数量的需求。然而,时至今日,在老师数量基本得到满足、开始从数量满足走向质量提升的新的历史阶段,老师培育质量问题就不可避开地成为新的时代话题。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究竟谁培育的老师质量高、后劲足,具有可持续进展性,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派争论比较激烈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师范大学具有培育老师的先天“师范”优势,更适合培育未来优秀骨干老师。由于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老师教育相关课程并进行了教育实习,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因此,相比综合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先天优势,其最终成为优秀骨干老师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综合大学毕业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老师的培育质量,师范大学应进一步加大老师教育力度,加强老师教育课程学习,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老师。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综合大学具有学科优势,更适合培育未来优秀骨干老师。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学科基础扎实、知识牢固、创新意识强,虽然刚开始就业时表现不如师范大学毕业生,但是,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磨练后,就能很快脱颖而出,超过师范大学毕业生,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佼佼者。教育教学技能并不是成为优秀骨干老师的充分条件,教育教学技能完全可以在工作中慢慢习得,无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老师职前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科专业领域而非老师教育领域。为了培育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老师,应提倡更多的综合大学参加老师教育培育。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客观地说都不免有些偏颇。两种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点的分歧点实际上在于对优秀骨干老师的知识结构认识问题,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老师,究竟是学科专业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还是老师教育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就会导致不同的推断。 从整体上来看,老师教育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优秀骨干老师同等重要,老师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都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必须掌握的。假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