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头岁尾不可无“礼”年头岁尾不可无“礼”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岁末新桃换旧符,农历春节已历历在望。春节乃一岁之首,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逢此佳节自然不能缺了礼数、少了礼物…… 泱泱中华有“礼”有“节” 身为“礼仪之邦”的子民,“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一个“礼”字,既包含了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精髓,也蕴藏着雍容大气、温文尔雅的上国风度。 说到“礼”,便不能不提“节”。虽然自民国起我们就一直在使用阳历,但依照千百年传下来的风俗,中国人仍然习惯按农历时令过节。早在秦汉年间,中国古代先贤就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以此作为节令气候的标志。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二十四节气渐渐融汇了许多祭祀宗教、庆贺、游乐等内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节日习俗的组成部分。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约为 20 个,其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就有 16 个。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已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令节气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 新春拜年礼为先 农历里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清明扫墓、祭祖,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等,春节自然也不例外。根据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各地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当然,还有拜年。这是春节期间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逢年过节相互拜贺是拉近亲友距离、增进感情的重要礼仪。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拜年”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情结符号。拜年有许多仪礼俗规,无论是晚辈向尊长的礼敬,还是同辈之间的相互拜贺,上门拜年都要态度尊敬地祝贺新春大吉,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得叩头施礼,问候生活安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