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表扬鼓舞,产生良性效应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舞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舞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舞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老师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引导,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舞,正面强化,从而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二、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好的行为习惯及时表扬鼓舞,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在各项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工作琐碎细致,更需要老师的耐心与坚持。 三、因材施教,法律规范幼儿行为 通过实地入户调查和家访,发现移民安置区家庭教育问题较多,突出的归为以下几类:1.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处于脱管状态。2.异地搬迁,父母忙于生计,对幼儿关爱较少,忽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育。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形成不良生活习惯。针对不同情况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结合儿歌,培育幼儿生活技能 洗手入厕、午睡穿脱衣服、进餐是幼儿常规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途径。我们结合儿歌,在这种说做一体的反复练习中,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运用《七步洗手法》,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儿歌,记住了动作的先后顺序。 五、馆园共建,拓宽文化视野 我园和靖远县红军长征渡河战役纪念馆、靖远县博物馆进行馆园共建,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移民安置区幼儿教育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每月开展一个配合活动,进行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有效发挥靖博馆和靖红馆的教育优势;还依托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源,针对移民安置区教育的特点、幼儿的特征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还开发符合移民安置区幼儿教育实际的系列“乐知课堂”精品课程,流动展览———《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新二十四孝图片展》,分发读物《奇异的旅程》,文创产品“红军强渡黄河纪念雕塑”拼图等。让幼儿了解当地历史和红色文化,同时通过开展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乡情教育,让移民区幼儿更好地融入到靖远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