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蕨菜无公害仿生栽培技术规程》编写说明一、工作简况水蕨菜 [ 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 )J.sm.] ,又名菜蕨,系蹄盖蕨科菜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安徽等省份,垂直分布范围100~1200m。植株高达1.5m 或过之,根状茎粗壮,直立或斜生,木质呈深紫色,枝叶簇生其上,叶柄刚硬,二回或一回羽状复叶,少有一回,小羽片长约5~15 ㎝,孢子囊群线形、褐色,沿叶缘斜生。作为森林蔬菜中独具特色的食用蕨品种,鲜苔或嫩叶翠绿色,无论炒食、凉拌、做汤,均不变色,味道独特、鲜美、清爽可口,具有清热解毒、健胃之功效,据曾宪锋等研究,水蕨菜的硝酸盐含量很低,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的限量标准,而且Vc 的含量较为丰富,品质上乘,属一级蔬菜的范畴,其自然供应期长达 8~ 9 个月(从 3 月~ 10 月、11 月),水蕨菜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稀少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水蕨菜已经从: 靠采摘野生资源供给转变为人工栽培供给,并呈规模化发展趋势。黔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于自2003 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水蕨菜驯化栽培试验”、“特色森林蔬菜水蕨菜产业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水蕨菜栽培技术科技进村入户专项”及“水蕨菜栽培技术推广”等研究示范工作,总结出了水蕨菜从育苗、栽培管理到采收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发表研究论文5篇,发表报道4篇,并获黔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年,由贵州省林业厅立项,该所承担了《特色森林蔬菜水蕨菜仿生栽培技术规程》的制订工作。立项后, 该所在掌握水蕨菜贵州自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以国内相关研究为补充和参考,提出了《水蕨菜仿生栽培技术规程》(草案),并于2007 年秋分别在其自然分布区的北部(都匀)和南部(荔波)两县市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区域内建立了水蕨菜无公害栽培技术验证园,以验证园和现有人工水蕨菜园为平台,开展了水蕨菜根萌苗培育管理及生产基地建设中的母株选择、定植密度、定植季节、土壤管理、水份管理、光照管理、温度管理、成园密度、留叶量、采摘期、采摘间隔期、 采摘标准等一系列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验证和调整,开展了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的化验分析,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水蕨菜仿生栽培技术规程》。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季、朱雁、韦蓉静、罗桃、聂怡玫、田华林、徐润。二、规程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