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一、目的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风险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三、职责与权限1.本制度归口部门为安环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制订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2.各部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3.总经理负责重大风险因素的批准。四、管理规定1. 危险源辨识1.1 危险源辨识对象和范围1)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以下内容:a. 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c.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提供部分)。2)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类型:三种时态:a.过去:即指以往产生并遗留下来的,对目前的活动和过程仍存在影响的风险。b. 现在:即指目前正发生或存在并对活动和过程持续产生影响的风险。c. 将来:即指计划中的活动在将来可能产生影响的风险。三种状态:a. 正常状态:指连续、稳定、例行和已做出计划安排的活动状态。b. 异常状态:非例行的、不经常发生的活动状态。c. 紧急状态:指可能突发的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六种类型:a. 物理性风险因素: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等;b. 化学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等;c. 生物性风险因素:如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等;d. 生理及心理性风险因素:如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活动等;e. 行为性风险因素:接线员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等;f. 其他风险因素:如管理缺陷、制度不健全等。-2-1.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安环部根据本公司产品生产的特点,把在办公、采购、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常见的危险源收集、汇总,并下发各部门。各部门和生产现场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参照公司常见危险源,结合实际情况辨识出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危险源。各部门在辨识危险源时,应特别注意辨识公司常见危险源未包括的危险源。各部门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充分考虑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合理建议和要求。2.风险评价2.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直接判断法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相关方的合理要求、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直接察觉到的风险等。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主要是以...